AG8九游会 > 新闻动态 > 公司动态

AG8九游会尚织汉服学塾:三伏天里的古人生活饮食起居与养生之道

2024-05-06

分享:

  AG8九游会当六月的骄阳如猛火般炙烤大地,连卧龙也渴得直冒烟,仿佛世间的一切都沉浸在烈日的烘烤之中。蜩蝉似乎找到了避暑的宝地,但为何它们还在树梢上不停地鸣叫呢?宋代诗人李石曾以这样的景致描绘了三伏天的酷热,使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难以忍受的暑气。

  俗话说得好,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。三伏天,无疑是一年中最热、最潮湿、最闷热的时段。现代人即便有了空调的庇护,依然感觉难以忍受。那么,在古代,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,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?

  三伏天的起源,可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的秦国。据唐人张守节所述,这一习俗始于秦德公时期,意在躲避盛暑,故称之为“伏”。而《汉书·郊祀志注》则进一步解释了“伏”的含义AG8九游会,即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于地下。这种观念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,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智慧。

 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它的日期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来确定的。按照传统历书的规定,从夏至日开始数起,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的开始。整个三伏天持续一个多月,末伏过后,天气逐渐转凉。

  在这炎炎夏日里,古人的饮食起居也充满了智慧。民间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,旨在应对酷暑的侵袭。例如,很多地方都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食俗。饺子作为开胃解馋的美食,能够提振人们的食欲;面条则能补充营养,让身体发汗,祛除暑气;到了末伏,天气稍凉,人们食欲增强,吃饼和鸡蛋则能进一步补充体力。

  除了饮食上的调整,古人在三伏天的起居也格外注意AG8九游会。他们遵循“伏”的意思,减少外出与剧烈活动,以避免暑毒之气的侵害AG8九游会。从汉代开始,人们便有了“伏闭门”的习俗,在家中避暑纳凉。晋人程晓的诗中便描述了这一场景:“平生三伏时,道路无行车。闭门避暑卧,出入不相过。”

  此外,古人还发现了三伏天养生的奥秘。他们认为,三伏天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期。因此,他们通过艾灸等养生方式来扶助人体的阳气,提高机体的抵抗力。艾灸穴位如合谷、大椎、肺俞等,都有助于恢复和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。

  古人在应对三伏天这一挑战时,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。他们通过观察自然、顺应天时、调整饮食起居和养生方式,来度过这一难熬的时节。

社交媒体

咨询

咨询独家优惠、新产品等.

联系AG8九游会
  • 电话: 13988139953
  • 邮箱: 15916802165@qq.com
  • 地址: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告庄西双景景德寨16栋321号